查阅历代的史籍资料时,可以发现许多不同的官职名称,其中一些甚至显得非常冗长和奇特。
昨天作者撰写了一篇关于“开府仪同三司”这一官职的文章,听起来颇为显赫。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职位,它最早是在唐朝设立的,宋朝时期也曾继续使用一段时间。
从我们现代的视角来看,初次看到这个官职名称确实有些让人困惑,为什么不选一个简单易懂的名字,偏偏要用这么难以发音的称谓呢?
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官职名称的具体含义。
中书省是指隋唐时期官制体系中的三大机构之一,主要负责起草和发布朝廷的政令,以及管理皇帝的机密指令等事务。
中书省实际上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其首席官称为中书令(正三品),可以看作是秘书长。此外,还有类似副秘书长的职位,称为中书侍郎(正四品)。
门下,指的是门下省,同样是三省之一,其主要职责是对朝廷的政令和诏令进行审查和签署。例如,如果中书省为皇帝撰写了一封表达思念之情的电子邮件给远方的爱妃,这封邮件需要先送到门下省,由其进行审核确认是否符合皇帝的真实意图,待门下省批准后,中书省才能将邮件发送出去。
门下省的最高官员是侍中,现有两位,均为正三品官阶,负责对中书省进行监督。
中书和门下两个省拥有参与朝廷军事和国家事务决策的权力,连同尚书省共同为皇帝提供建议和策略。
“平章事”一词来源于《尚书·尧典》中的“平章百姓”,意指讨论和处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在官职上使用这一词汇,无疑是指代朝廷的政务,甚至涉及国家的重要事务。
同,这样就容易理解了,和“开府仪同三司”中的“同”含义相似,表示平等相同,同时在这里还包含了一种共同参与的意味。
经过以上的阐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意指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共同讨论国家大事,或与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享有相同的权力来决定朝政事务。
唐朝初年的中书令、尚书令和门下侍中三省的主要官职,其权力与宰相相当,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权力被分散到多个官员手中,而不再由一个宰相独揽。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拥有宰相的权力,类似于朝廷的宰相,但这只是一个官职名号,并没有实际的等级对应。通常,五品及以上的官员都有机会获得这个称号。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思考,唐朝设立这个官职的原因是什么呢?
实际上,这个职位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刚登基时被创设的,最初被称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李世民在担任秦王期间,曾经在他父亲的领导下担任过尚书省的最高官员,称为尚书令。
他的父亲被他送到了后花园去种花,而他自己则登基为帝。然而,尚书令这个职位没有人敢去担任,因此尚书省的主要领导者变成了左仆射和右仆射。
在这段时间里,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两派人士开始相互推卸责任,互相指责。
中书令表示我拟定的明年财政支出方案非常完美,尚书左仆射也赞同我的提议。
门下侍中感慨道,什么完美无瑕,真是让人捧腹大笑。你想想,为什么朝里的所有大臣明年都能享受华清池的免费游泳,偏偏我们门下省的人却没有这样的待遇呢?
尚书右仆射走出来说道,没错,确实如此,这样不太公正。
中书令表示,门下省今年已经享受了两次免费的旅行,因此明年的预算中将不再考虑这一项。
门下侍中说道:“中书令,你可真有意思,我们的工作可不是免费的!太上皇让我们去挑水浇灌华清池,这可真让人难以承受,都是在做苦工啊,陛下,请您为我们做主!”
李世民意识到三省在决策过程中沟通不足,因此专门设立了一个宽敞的办公场所,让三省的主要官员能够聚在一起办公,这个地方被称为政事堂。
然而,他又忧虑三省的主要官员聚在一起,时间一长便可能形成小团体,导致皇权受到削弱。
李世民对此费尽心思,心神不宁,食不知味。终于在一个夜晚,他突然从床上坐起,放声大笑:哈哈哈,我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让你们无法逃出我的掌控。
这项计划的执行并不复杂,但能够想到这一点的人无疑是个天才。可以挑选一些级别低于三省主要负责人的年轻人,他们既忠诚又有才华,特许他们进入政事堂,共同参与议事和决策。
这些人在政事堂参与决策时,虽然原来的官阶和职位没有改变,但仍然需要给他们一个名义,否则名不正言不顺,也难以让三省的主要官员信服。
李世民经过反复考量,最终让人起草了几个头衔,比如“参知政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
“同中书门下三品”在后来的发展中演变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者也正是源于前者的称谓。
最早使用“同三品”这个称谓,或许与中书令和门下侍的官职同为三品有关系。
这也体现了李世民的深思熟虑,他向年轻人传达的信息是:虽然你们的官职可能是四品或五品,但你们手中的权力与中书门下的三品官并无二致。这让这些年轻人怎能不对皇帝心存忠诚呢?
当然,这样能够在皇帝身边工作的机会非常难得,哪怕权力不是很大我也愿意去尝试,此外还得了一个听上去有些难念的职位,不过再怎么难听也是皇帝亲自下的命令,挂在头上总是面子十足。
年轻人兴奋不已,皇帝也感到愉悦,大家都很开心,唯独三省的主要官员心中却有些不快,几次争吵后便被皇帝削权了。
进入唐朝中期,"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一称谓被更改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此后来的三省首领成为了名义上的职务而缺乏实际权力,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则成为了朝廷中真正掌握权力的宰相。
在这一时期,武则天登基执政时,将中书省更名为凤阁,而门下省则改称为鸾台。因此,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自称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官职的名称实际上是源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变更,二者的职权是相同的。
至此,各位读者朋友应该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一官职有了初步了解。最初,这个称谓仅是暂时的称号,后来才被正式确立为类似宰相的职位,虽然没有固定的官品级别,可以根据皇帝的意愿高低不一。这一制度在当时扩大了朝廷对人才的选拔范围,并有效地制衡了三省的权力结构。
“中书平章”怎么样?这三个字更简洁顺口。
#冬季旅游去哪里#
Powered by bsport体育平台下载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